6、 黄道婆的简介

黄道婆(12451330),宋末元初著名的织棉人。又名黄坡,黄木人,汉族。松江府乌泥井镇(今上海华泾镇)人。少年出身贫寒,受封建家庭压迫,生活在崖州(今海南岛)。他以道观为家,在黎族姐妹中工作生活,在雅周向黎族人学习如何使用制棉工具和织被子。元朝元稹年间(12951296年),他回到家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井镇教人制作棉花,并传授和普及“轧棉”、“棉弓”、“纺纱”、“织布”等编织术。

由于乌泥井和松江一带的百姓很快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度“乌泥井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于大江南北”。当时太仓、上海等县纷纷效仿。棉纺织品五彩缤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黄道婆他死后,松江府成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匹有“衣是天下”的美誉。死于1330年。松江的人们对她的好意心存感激。舜帝至元朝第二年(1336年),他们为她建祠,并在她18岁时享用祭品。

{10}

7、第三十四章纺织技术专家: 黄道婆

宋末元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约公元1245年-1330年),又名黄坡、黄木,原籍松江府乌泥井(今上海)。作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在崖州(今海南三亚)生活了30多年。她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缫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稹时期(公元12951297年),他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棉纺织技术很落后,我就根据当地棉纺织生产的需要,教村民改进纺织工具。制造轧(崖州手动轧花机或乌泥井手剪轧花机改造为手动脚踏轧花机)、弹(崖州一尺小竹弓或乌泥井小弹弓改造为四尺长弓)、纺(单锭手动纺车改造为三锭脚踏棉纺车)、织(崖州座式脚踏织机或乌泥井亚麻织机改造为脚踏织机,包括平型织机和提升织机)。

{11}

8、 黄道婆对我国 纺织业有什么贡献?

中国古代农村的经济形态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你耕田,我织布”就是这种农民生产活动的生动写照。到了元代,家棉纺织业逐渐发展起来,取代了传统的丝纺织和麻纺织手工业,而对此做出巨大贡献的正是著名的女织工黄道婆了。黄道婆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的事迹在历史上鲜有记载,但她早年的不幸经历和对棉纺织技术的贡献却在劳动人民中流传了很久。

关于她的真实姓名、生卒年月和详细的身世,现在已经无法考证。“黄道婆”是她后人的称呼,相传,黄道婆从小作为童养媳,饱受折磨和歧视。虽然她很努力,但还是逃不过公婆和老公的虐待,后来她实在受不了了,就勇敢地从家里逃了出来,躲在一艘海船里,随船漂流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南崖州)。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棉花是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先在西北和西南种植,后逐渐传入内地。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黄道婆  纺织业  嫘祖  元代  贡献  黄道婆和嫘祖纺织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