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从建国到1978年。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配给制和计划经济。对外贸易仅限于交换所需商品,调剂余缺,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产品构成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对外贸易主要被视为社会扩张和再生产的补充手段,仅限于交换所需商品和调节余缺。建国以来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80%,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水平。
{10}
但直到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53.5%。在进口商品结构上,改变了旧中国主要进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局面,生产资料在进口中占据主要地位,每年约占进口总额的80%。根据“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国现阶段在利用外资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
{11}
7、 改革 开放30年前衣食住行是怎样的服装虽然改革 开放,但是没有布票做衣服的并不是很常见,更多的人是去百货公司买衣服穿。但是商店很少。一个镇上只有一两家百货商店。但是现在店铺遍地都是,也有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80年代初,棉服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涤纶(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现在各种面料都有,退役的棉质面料成了最舒适的面料。
{12}
女主角的小说时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戴墨镜、留长发、穿喇叭裤、穿蝙蝠衫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喇叭裤也流行了一段时间。当然,那时候最常见的夹克和中山装差不多。现在人们有更多风格的衣服,他们在选择它们时更加独立。那时候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也没有更多的钱花在衣服上,衣服质量也不高。经常开了线,撕了布,洗了,鲜艳的颜色就掉了。
{13}
8、 改革 开放30年绍兴各方面的变化依靠市场崛起的乡镇企业是绍兴经济的一大特色。绍兴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其中酿酒、印染、锡箔、丝绸纺织尤为发达。50年代中期,农村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副业合作社和部分农业合作社一起从事工副业生产,乡镇企业萌芽。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人民公社办大工业,全区部分工副业企业转为合作社和队办企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合作社和队办企业,这就是乡镇企业的前身。
{14}
70年代末,“社队”企业的外部环境逐渐好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队企业要有大发展。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住良好机遇,利用传统优势,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社队企业发展,加强社队企业主管部门建设。1977年8月,绍兴手工业社队企业管理局成立。1979年12月,绍兴区社队企业管理局成立。1983年10月,绍兴填海造城,成立绍兴社队企业管理局。
{15}
9、 纺织业的国际市场受原材料制约、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降。2013年1-4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8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5.17个百分点。出口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价格推动的,但中国在世界主要市场的份额正在下降。《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4月纺织品出口价格上涨5.15%。
10、 改革 开放30年武汉的成就?人民越来越富裕,阻力越来越少。武汉长江大桥。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以及最大的内陆交通枢纽。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坚持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武汉的实际情况,武汉实施了两通即交通和流通的腾飞战略,大大加快了武汉的发展。
1992年,国家批准武汉为沿江城市开放以来,武汉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投资武汉。改革 开放 30年间,数字记录着武汉的变迁,武汉的GDP在30年间增长了77.7倍。全口径财政收入30年增长62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0年增长39倍;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30年增长了5.5倍。
文章TAG:纺织业 开放 初期 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