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纺织印染中国古代纺织印染技术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制作简单的纺织工具,以适应气候的变化。直到今天,我们的日常衣服,一些生活用品,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中国机织起源于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纺车和腰机。西周时期,简单的机械织布机、纺车和具有传统性质的织布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和斜织机。唐朝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在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都是天然纤维,一般是羊毛、大麻、棉花三种短纤维。例如,地中海地区用于纺织的纤维只有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过去使用棉花。除了这三种纤维,古代中国还大量使用长纤维丝绸。蚕丝是所有天然纤维中最好、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用来织造各种复杂的提花织物。
5、中国服装面料的演变历史?1。从“手摇经纱挂指”到织机。先秦时期的纺织已经从“手挂手指”中解放出来。(黄帝内经和《淮南子》记载“手经指挂”是指将一根纱依次连接在同一根木棒上,另一端也依次连接在另一根木棒上。两根木棒绷紧的纱线被拉伸,绷紧的纵向纱线成为经纱,横向纱线一次织成的纱线成为纬纱。当整个构图的经纬与后来的织物相比较,就编出了甲骨文中对待丝绸的形象特征。上下横线代表两根卷绕棒,中间横线是用来分开奇数和偶数经纱的大小棒,即一根加捻棒。
织造平纹织物需要两行棕色。织造时,通过线棕领装置将单根和偶数根经纱连接起来,将纱线拉起或拉棕,即形成织造梭口,便于引入主体纱线。因为这种织布机的操作者是坐在地上或竹榻上制作的,所以人们称他为“菊织布机”。原来的织机有三个方向:上下开梭口,左右穿纬,前后收紧纬密。它就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菊织布机”。
6、关于纺织的历史中国纺织发展史中国古代以麻、丝、毛、棉为原料,经纺绩(纺沙、织绩、缫丝)加工成纱,再经织(挑织)织成的纺织品,俗称纺织品。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标尺之一。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纺织技术。中国古代的丝绸和亚麻纺织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上丝绸产品的传播,最早将中国称为“丝绸之国”。
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经密10/cm、纬密13-14/cm、粒度26-28/cm的梭织双股葛布,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清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红陶片上附着的苎麻和粗麻布图案,头骨上附着的丝绸和碎片,以及10多个红陶纺车,是最早的丝织品。
{10}
7、中国纺织史是怎样的?中国纺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出土了一枚距今约18000年的骨针。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出土了管状骨针。研究发现,这些骨针在当时是用来缝制衣服的。中国人的祖先穿的第一件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做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纺织业的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考古发现表明,人类自进入渔猎社会就已经学会搓绳,这是纺纱的前奏。
{11}
吊索是用绳子做成的网兜,狩猎时可以投掷石球与野兽搏斗。因此推断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绳索。绳子最初是由一整株植物的茎制成的。后来发明了劈搓技术,即把植物茎皮劈成股,再把许多股组合在一起,利用扭绞后股与股之间的摩擦力,连接成一根长绳。为了增加绳子的强度,后来人们学会了使用几股。比如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根公元前4900年的绳子,直径1厘米。
{12}
8、中国棉纺织史的起源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证明,我国边疆各族人民种植和利用棉花的时间远早于中原地区。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不发达,边疆地区发展起来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向中原地区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少珍贵。到了宋代,边疆与内地交流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泛流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也逐渐传入。
1966年,浙江兰溪宋墓出土了一条完整的拉绒棉毯(图二)。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我国东南地区棉花种植和棉花开发纺织业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植物区系和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棉花最早出现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随后传播到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北路起于西北,古书称之为“西域”。宋元时期,棉花从北方和南方传到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文章TAG:纺织业 青岛 材料 发展 中国纺织业材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