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中原地区开始种植棉花,并参照丝绸、亚麻纺织发展棉纺织技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业是在哪里发展起来的?手工业(1)纺织业的发展:丝麻织造业:麻纺业在半坡氏族中产生;大汶口文化中后期,丝织技术取得进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到了宋代,边疆与内地交流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泛流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也逐渐传入。
手工业(1)纺织业的发展:丝绸和亚麻织布业:半坡氏族时期出现了麻纺织业;大汶口文化中后期,丝织技术取得进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业的国家。经过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汉代、唐代、宋代和明清,丝麻织造业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汉代可织锦、绣、罗、纱等多种品种;西汉时期的长安和临淄拥有中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和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大量丝绸文物,充分说明了汉代丝织业的成就。
农业:宋代大力兴修水利,开垦大面积土地,改进农具,农业发展迅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作物如小米、小麦、黍和豆类来到南方。福建和广西广泛种植棉花。茶遍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桑、蚕、麻的种植面积也在增加。南宋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是平江府(今苏州),素有“苏州湖州熟”或“苏州常熟满”(苏州常州)之称。
丝织业在浙江、四川、四川三省最为发达。到了宋代,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锦码,即官办丝织作坊。与之相关的印染行业也发展起来了。2.宋代,官窑和民窑遍布全国。当时有河北曲阳丁瑶、河南汝州汝窑、禹州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窑、福建建阳窑等七大著名瓷窑,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瓷窑分布在全国各地。生产的宋代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朝鲜、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
3、中国最早的 棉纺织业在什么地方得到发展。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证明,我国边疆各族人民种植和利用棉花的时间远早于中原地区。在古代中,由于交通不便,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产不发达,边疆地区发展起来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向中原地区传播的过程。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少珍贵。到了宋代,边疆与内地交流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泛流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也逐渐传入。
1966年,浙江兰溪宋墓出土了一条完整的拉绒棉毯(图二)。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我国东南地区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植物区系和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棉花最早出现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随后传播到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北路起于西北,古书称之为西域。宋元时期,棉花从北方和南方传到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4、中国棉纺织史的织造棉布,在中国称为白折布、白织布或绢折布古代,起源于西域、云南南部、海南等中国偏远地区,秦汉时期逐渐传播到中原地区。宋代以后,中原地区开始种植棉花,并参照丝绸、亚麻纺织发展棉纺织技术。棉布分为天然棉布和染色布(包括提花布)两大类,在各种织机上织造。平纹组织是中国棉织物的原始形式。比如福建武夷山3200年前的一个洞穴岩墓棺中出土的那块棉布,风化后变成蓝灰色,就属于平纹。经纬线直径约0.5 mm,经纬线密度14根/cm,捻向为S捻,捻度为67捻/10 cm,纬纱为53捻/10 cm。
这个原始的腰机部件是2000多年前在江西贵溪墓中发掘出来的。秦汉以后,腰机和带框斜织机在中原地区得到了普及,并通过贸易逐渐向边疆传播,促进了当地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如1959年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的青花印花棉布、白裤、手帕等布匹为平纹组织,经密18根/厘米,纬密12根/厘米。1964年吐鲁番金墓出土的布俑和连身衣都是棉布做的。
文章TAG:棉纺织业 古代 概括 中心 发展 古代棉纺织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