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虽然近年来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店(SPA)等新零售业态对百货店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零售模式,百货店已经开始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来维持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的百货公司放弃自营多品类商品,以合资租赁的模式引入专业品牌企业,开始向专业化、高品质、时尚化方向发展,不再以大而全为卖点,而是在某一消费领域追求商场的分层化、专业化,以此来吸引目标消费者,实现高毛利、低营业额。
目前,连锁垄断的零售模式已经成为服装制造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而2007年国务院颁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后,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结合中国市场多层次差异的特点,特许经营仍将长期存在。大型超市起源于外资零售企业的大型超市。他们所倡导的一站式购物模式和大众化的价格,对中国的消费者极具吸引力。
根据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服装行业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被称为“永不衰退的行业”,发展前景确实诱人。服装行业是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穿着需求,能够引导消费者消费趋势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已经从基本的穿着发展到款式新颖的中高档时装。因此,服装消费成为了消费者和各行各业的人最迫切的需求。
在配额取消的出口释放效应和国内需求增长的推动下,今年以来纺织行业产销萎缩。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21.18%,增速落后于收入6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1个百分点。一季度纺织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为10.39%和2.90%,较2011年同期分别下降0.35和0.42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除针织略有增长,棉纺织基本持平外,其余均有所下降。
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及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纺织业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生产和出口大幅增加,为国家出口创汇、资本积累和创造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纺织业进入了一个极其严峻和困难的时期,这关系到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纺织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服装零售业近三年的走势不容乐观。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量价齐升;2011年,价格涨跌互现;2012年,量价双双承压;2013年,我国服装终端消费未见起色,延续了疲软的发展态势,服装消费增长势头遇到了发展瓶颈。2012年行业出现拐点,2013年行业颓势依旧服装行业以品牌延伸和价格提升为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在遭遇瓶颈,传统的以期货为主的下单模式正逐渐失去魅力。
现在很多淘品牌往往是先推出几类单品,再根据消费者预定的情况决定批量生产哪些款式,相当于班级定制。根据市场需求和终端消费者反馈决定产销的典型企业是小米,它在红海中闯出了一条路,小米的这种模式运用的很完美,服装企业可以适当借鉴,灵活改变原有的单向生产模式,多考虑市场变化。这些要求需要及时准确的掌握和反馈信息,也对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文章TAG:发展趋势 服装 未来 纺织业 电子商务 服装纺织业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