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7、 纺织业的发展趋势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在纺织业领域,草案鼓励类共列出13项,鼓励内容增加了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研发应用,智能化。其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环保、智能化、高端方向发展。绿色生产、智能化、高端产品成为纺织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修订稿)的基础上,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
{11}
8、转产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国内 纺织业“回流”中西部近日,工信部表示将推动纺织行业国内外协同布局发展。这个说法的背景是,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部分产能不断向东南亚转移。据统计,2019年,越南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7.5%。与之相对应的是,2019年12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2718.362亿美元,同比下降1.89%。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研究员纺织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确实有纺织服装产能向东南亚转移,主要体现在纺纱和服装生产上。
{12}
2019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总纺纱产能的32%。然而,许多中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他们在享受成本红利的同时,也会面临产业链不完善的挑战。“缅甸工人工资特别低,每个月只有40、500元,但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增加了额外的物流成本。”连城(缅甸)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信部也提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新选择。
{13}
9、 纺织业的企业转型纺织专家根据纺织业国内现状,提出企业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战略转型:一是企业要加强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质量的路线。无锡第一棉纺厂人力资源部主任认为,在外部环境对棉花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过去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没有出路的纺织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纺纱技术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向连续化生产发展。欧洲全自动纺纱车间的万锭使用人数只有6人,而中国大部分棉纺织企业的万锭使用人数在200人左右。
{14}
10、行业 智能化之三大主要智能工厂建设模式industry智能化ter三种主要的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一、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过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质量可控,注重数字化生产建设,从产品末端控制转向基于质量控制要求的全过程控制。因此,其智慧工厂的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在制造、流程管理等单环节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过程的动态透明追溯体系,基于统一可视化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跨部门协同控制。
三是促进供应链协作。以原材料采购配送需求为基础,将CPS系统延伸到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横向整合供应商和物料配送的协同资源和网络,实现外部原材料供应和内部生产配送的系统化和流程化,提高工厂内外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四是整体打造大数据智慧工厂,推进端到端融合,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文章TAG:纺织业 智能化 转型 中国纺织业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