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6、 元朝时用什么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元朝,民间纺织专家黄道婆将黎族先进的棉纺创新技术从海南带回家乡江苏松江,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成为国棉纺织业 中心,并获得“衣天下第一”的称号。黄道婆,又名黄婆,南宋末年春佑人,约1245年生于乌泥井镇(今上海市徐汇区东湾村)。黄道婆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活压力,她十二三岁就被卖给别人当童养媳了。白天,她在田里劳作,晚上,她织呀织,直到深夜,还受到公婆和丈夫非人的虐待。

{11}

她再也无法忍受黄道婆这种非人的折磨,决心逃离,另寻活路。半夜,她在屋顶挖了个洞逃了出来,躲在黄浦江边停泊的一艘海船里。后来随船去了海南岛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崖县。在封建社会,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青年,孤身一人在异乡,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无依无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同情黄道婆的不幸,接纳了她,给了她住的地方,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纺织技术教给了她。

{12}

7、 元朝时 纺织业得到了什么发展?

元朝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与当时世界贸易在中国的大发展有关。中国传统的丝绸和瓷器一直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自年至/1年南北种植棉花以来,棉布替代了部分丝绸,增加了丝绸的出口量。当然,元朝商业的空前繁荣,主要是由于欧亚大陆的国家和政治权利遭到破坏,蒙古帝国在各个交通要道建立驿站制度,消除了东西方贸易路线的中间障碍。

{13}

8、元代著名纺织家,促进松江地区棉 纺织业的迅速发展的人是谁?

中书省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关,而且是一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或简称省。袁是中书省的宰相,又叫京师省;因为元朝疆域辽阔,除了腹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西藏地区由郑玄书院管辖外,还在各大城市设立了十个中书省,负责各地区。在世祖、吴宗朝三次短期设立掌管政务的尚书省期间,中书省也相应更名为行尚书省。元人称之为“诸省控天下,十省控天下。”

{14}

此后,在各大地区建立了银行图书的省份。早期还是用上一代的制度,把中书省的官员带出各省,说是方便在某个地方办一个中书。以后这类省份实际上已经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不同于上一代设立的临时派出机构。如果省级官员仍然持有中书省宰相的头衔,与中书省的职权没有区别,而且对外太重,所以更加官方,只称呼某一省的官员,不再取中书省宰相的头衔。元二十三年(1286年)任命省、台、院、部官员,革除各省宰相。只有平章被任命为最高官员,这使他们区别于各省会。

{15}

9、 元朝时哪些地区棉 纺织业已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

松江地区。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积极鼓励农桑、大力推广植棉等一系列重农政策,使元朝植棉和棉纺业迅速繁荣起来。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地域分布来看,元代的棉花生产和棉花纺织业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元朝,江浙一带不仅是著名的产粮基地,也是盛产棉花和棉布的地区。据现有材料,江浙一带的棉花产地大致如下:金华元朝官员程居福在《送人浙东木棉》诗中说:“我曾在金华住了三窟三日,三河历历在目。我参观了古代但是听说了羊化石,因为你又喜欢木棉了。

程巨富(1249 ~ 1318),程楠建昌人。至元十六年(1279年),翰林授令,吴宗朝为翰林官至,金华是浙东五洲路下辖的一个县。诗中解释元朝早年梧州金华一带种植棉花和纺织,1295年,杭州、泉州的袁震元,元朝政府开始在杭州收割木棉。大德七年(1303),元朝政府派人“来杭、全州等地催肥大衣”(注:元(卷三十七)兵部散马,不担事。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纺织业  元朝  资料  中心  元朝的纺织业中心资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