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周礼中》记载的“六国有职”就包括纺织生产。第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素纱单大衣,七绒棉。这充分说明,在汉代,丝织业已经有了高超的技术。知识链接:马王堆位于长沙东郊,距市中心约4公里。1972年以前,马王堆只是方圆大约半英里处的一个普通土堆,杂草丛生。因为某军的一个防空洞,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的马王堆西汉墓的发掘,也是20世纪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尤其是出土的女尸、素纱、禅衣、帛画等文物享誉海内外。

4、 明清经济概况

明清经济发展:1。农业:原产南美的玉米、红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2.纺织业:明代由南向北推,南北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在明代是丝织业的中心,而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朝时已有3万多台织机。3.瓷业:景德镇是中国制瓷的中心。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产品造型多样,图案优美,畅销国内外。4.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商业城市,还有几十个大型商业城市。富人携带大量钱财,积极从事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明朝后期的纺织业生产效率大概有多高呢?

查《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第六章P515550,大概有几个数字:在丝织技术上,明代中期广泛使用两个人,一个人一天可以缫丝30两。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明末改良的五人缫丝工艺:“一人执丝,二人专事缫丝,二人主管缫丝”,五人可“缫丝三十斤”。棉纺织业在浙江,海盐县绘本记载“纺工每日可得纱四五两,织工每日可得马一匹”,而嘉善县志记载“东南乡女子每日织马三匹,但小而粗,远不及松江”,“女子因勤纺,常得一月四十五匹,早夜休。

6、为什么明朝时期江南的棉织业比较发达?

农业种植注意事项:棉稻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防止病虫害。在地势过高、供水不足的土地,或“沙松不保”的壤土地,或含盐量过高的沿海地区,都不适宜种植水稻,但可广泛种植耐强碱的棉花。市场需求:书籍的印刷和其他纸张的消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于是大量作为良好造纸原料的大麻被转移到造纸行业,使得服装纤维的总供给更加短缺。另一方面,棉织物比麻织物更保暖,适合北方气候条件。棉织物替代毛皮促进江南发展棉纺织业。

在统一全国的前夕,朱元璋命令每个农民用自己的一部分田地来种植桑棉。如果他不能种植,他仍然需要捐赠丝绸、亚麻布和棉布。三年后,实物税税率颁布:“马目梁;木棉一亩六两。”利用这个不同的课堂,诱导更多的农民种植棉花。棉花种植和棉花生产在明末达到了“每寸棉布有一台织布机十间房”的目标,所以到了明朝中期以后,棉布就成了人们服装的常用原料,不分人的地位和土地。

7、分类概括整理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原因及表现?

1。农业(1)土地制度租佃制已遍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减弱;(2)农作物农业经济高度发展,双季稻广泛种植,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推广,棉花广泛种植。二、手工业(1)明朝中期以后,官办手工业衰落,民间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江南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佣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

{10}

(3) 棉纺织业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棉纺织中心,棉布在明末成为主要材料;4)瓷业:明斗彩、五彩瓷;透明粉彩和珐琅。三、商业(1)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城镇;(2)货币白银广为流通;(3)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4)区域商人集团实力增强;(5)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

{11}

8、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什么?

明清期间商业发展表现如何?1.农业(1)土地制度租佃制已遍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性减弱。(2)种植业经济高度发展,双季稻广泛种植,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推广。(二)手工业(1)明朝中叶以后,官办手工业衰落,私人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江南手工业。

(4)瓷业:明斗彩、五彩瓷;透明粉彩和珐琅III。商业(1)形成了一批具有经济功能的商业城镇,(2)货币白银广为流通。(3)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4)区域商人集团实力增强。(5)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商代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①中国古代商业受到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内贸外贸全面繁荣;(3)商业受到政府的强力控制;(4)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⑤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棉纺织业  明清  现状  发展  明清棉纺织业现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