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隋唐五代服饰: 唐代服饰面料

唐代女性更喜欢用透明薄纱作为面料。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麻织物和丝织物。据考,麻织物的品种很多,如火麻、黑布、班布、胡女布等。至于丝织品的品种,则更多,如锦、丝、纱、铀、丝等。丝织品中的锦样分为瑞锦、半臂锦等。除了全国范围的民间纺织业,还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官方丝绸行业组织——少府监督下的染织部,下辖25个作坊,分工精细。

唐代也有很多新品。纱和纱做得轻、薄、色彩鲜艳,广泛用于服装。唐代美国华裔作家谢弗(Schaefer)认为,孔雀罗是唐代纺织品中最具华丽特色的典范。据他考证,孔雀罗是河北道亨州织造的,是一种精致华贵的面料,表面有光泽。孔雀罗成为追求奢华时尚的女性喜爱的面料。唐代贵族女性喜欢穿长裙。裙子拖在地上,上身经常有* * *内衣,只有一件薄薄的纱裙,脖子、胸部、手臂大部分都在外面,透明的纱裙下皮肤隐隐有几分婀娜。

5、我国古代的 纺织业有哪些发展?

1。起源中国机器纺织起源于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纺车和腰机。西周时期,简单的织布机、纺车和具有传统性质的织布机相继出现,到了汉代,提花机和斜织机得到了广泛应用。唐朝以后,中国的纺织机器越来越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第二,纺织原料的多样化。古今纺织加工工艺的发展都是针对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在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都是天然纤维,一般是羊毛、大麻、棉花三种短纤维。例如,地中海地区用于纺织的纤维只有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过去使用棉花。

蚕丝是所有天然纤维中最好、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用来织造各种复杂的提花织物。蚕丝纤维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加工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品技术。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是丝绸。丝绸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交通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和军事。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线、带、绳、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六大类。

6、古代 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第二,考古发现了丝片、丝带、丝线。2.商周: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一直非常重要,所以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比如商朝就有专职官员负责指挥蚕桑生产。在周朝,《周礼中》记载的“六国有职”就包括纺织生产。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一、原始社会:首先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二是考古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发现茧壳,浙江吴兴前山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发现丝片、丝带、丝线。

应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布的国家。2.商周时期,丝绸业在经济生产中非常重要,因此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比如商朝就有专职官员负责指挥蚕桑生产。在周朝,《周礼中》记载的“六国有职”就包括纺织生产。第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也就是所谓的素纱单大衣,七绒棉。这充分说明,在汉代,丝绸业已经有了高超的技术。

{10}

7、古代中国的 纺织业发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中国服饰和中国文化一样,是各民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自汉唐以来(公元前206年-公元907年),特别是近代以后,吸收和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演变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一整套所谓中国服饰文化。在清朝(公元16441911年),男人的衣服主要是长袍和马褂。在清朝,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女性以穿长袍为主,汉族女性以穿衣服和裙子为时尚。

{11}

旗袍,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脱胎于清代满族女性服饰,并由汉族女性吸收西方服饰样式不断改进而定型。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中国旗袍流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比如领子完全摆脱了旧式,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体态和曲线之美,正好适合当时的时尚。后来旗袍也流传到国外,被其他国家的女性穿着。地毯中国在咸丰十年至同治十年(1860-1871年)间开始生产地毯。

8、唐朝 纺织业的工艺品代表什么?

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丝织技术是双面锦和缫丝。双面锦的织造方法是经纬交织成两层平纹织物,缫丝的织造方法是“经纬破开”,以彩纬显现花纹,以花纹为界,以全方位的空针眼悬挂,宛如成千上万颗水晶珠,犹如雕刻,被誉为“雕丝”。缫丝不受着色影响,可随意织出各种图案,简单大方,可摸可擦可擦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纺织业  唐代  技术  唐代纺织业出现什么技术  
下一篇